中国药店有潜力成为保健品的重要销售渠道:商会主任

虽然有更多中国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保健品,但业界专家指出,药店也有成为重要销售渠道的潜力。

不过,外国品牌必须先获得当局批准,例如通过“蓝帽子”注册之后,产品才可以在实体店里上架。

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任张中朋指出,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(23%)的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都是通过药店售出,只比电商平台少了一个百分比。

他上周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营养健康产业峰会上说,药店有潜力成为进口产品的“重要”销售渠道。

不过在现阶段,多数外国产品因不易通过“蓝帽子”注册,而都是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入中国市场。

张中朋指出,中国有44万家药店,多数集中在大城市。

他说: “在中国,尤其是大城市,每隔一两百米就能找到一家药店。药店是直接和市区,和消费者最接近的。”

非药品为中国的药店带来超过50%的利润,他因此相信,药店可成为售卖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渠道。

不过,药店必须先“转型”。这是因为虽然药品销售额占比达81.8%,但非药品却为零售药店带来超过一半的利润。

“我们的药店面临很大的生存困境……在海外,包括在日本在澳大利亚,在药店看到非药类的产品占比销售额很大,但在中国不是这样的,所以说现在很多的药店面临一个转型的问题。因为据我调查,目前我们的药店,有80%的产品买的是药种。”

澳大利亚公司TSI的董事总经理Ross Norris也同意这个看法。他建议外企使用多种销售渠道,而非单单依赖电子商务平台,并指出药店会是关键的销售渠道之一。

“我想中国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都倾向咨询专业意见,这也就意味着,药店最终会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渠道。”

为避免人们使用医保卡购买日常用品而非医药用品,中国当局限定了药店所售卖的非药品数量。

“蓝帽子”注册过程

中卫国健总裁魏明峰在峰会上演讲时说,“蓝帽子”注册过程复杂,2016年至今“近乎没有健康食品被批。”

他解释,“蓝帽子”注册过程通常要花上两三年,手续费可高达11万至17万美金。

外企在为产品申请“蓝帽子”标签时,必须确定产品功能,准备产品样本。这些企业也必须在中国以外设有工厂,而中国当局也会到场检查这些工厂。

此外,在提交申请资料时,该产品必须已在生产国销售一年的时间。

最关注的保健需求

增强抵抗力、营养保健品、和消除疲劳的产品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占据过半。

张中朋指出,在这三者当中,增强抵抗力的产品最常见,市面上共有5137个这类产品,再到营养保健品(3479)和消除疲劳品(2237)。

其余产品包括降低血脂、抗氧化、降血压、加强睡眠品质和骨骼的产品。

进口中国的保健营养品逐年增加,复合年均增长率(CAGR)在2008年至去年增加20.5%。

在过去10年来, 前年至去年的增长最为可观, 从2016年的153.55亿增长至去年的218.8亿。美国,澳大利亚和德国是三大出口国。

上海是进口保健营养品的主要消费市场,有22.57%的进口产品被运到上海,接着是浙江 (22.44%) 和广东 (22.2%)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天津和浙江对进口的保健营养品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趋势。从前年至去年,这两个地方在进口产品方面分别出现 185.06% 和 139.38% 的年对年增长。